行情> 正文

刘备为何给儿子取名为“禅”,西蜀灭亡后刘禅子孙境遇如何?-今日热搜

2023-04-07 11:20:52 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有云"每因霜鬓生颓念,不忍低头望使君",刘备刘使君前半生颠沛流离、寄人篱下,却终凭"仁心"与"大义"建立起自己的基业,坐拥荆州、益州、汉中三地,并于60岁时在四川成都继承汉室称帝。只可惜,与其驰骋疆场,亲如手足的异姓兄弟关羽和张飞却接连命陨。而刘备,也因疏忽大意,在同年讨伐东吴的战场上,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,最后仓皇逃至白帝。一年后(章武二年,公元223年),刘备病逝白帝,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。

刘备托孤的主角,自然是其长子刘禅,也就是被世人诟病的"扶不起的阿斗"。刘禅的"禅"字有三个读音:一为"chán",与佛教有很大的关系,如"禅杖、禅心",是佛教修行的意思;二为"shàn",是古代皇帝祭祀山川土地的意思,如"禅让制、禅位,泰山封禅";三为"tán",是一个古代国家的名字。而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境,刘备希望儿子"出家"的可能性不大,再者,刘备当初投靠刘表时,过继一子并取名为刘封,如此一来,其二子名字相连,即位双音节词--"封禅"。

封禅是秦汉以来,历代帝王祭祀天地山川的传统,是表明上应天运的仪式。"封""禅"二字珠联璧合,且顺理成章,刘备一统天下的大志,由此可见一斑,当真是用心良苦。所以刘禅的"禅"字应读作"shàn",它饱含了刘备对他乃至对整个蜀国的期望。可奈何,"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",诸葛军师"出师未捷身先死",蜀中无人,姜维一人独守剑阁自然无力回天。邓艾率军偷渡阴平、克绵竹,最终包围成都,而身在成都的刘禅,似乎不像其父希望的那样,拥有平天下之大志,而是"顺应天运",向司马氏投降。

263年,刘禅投降、蜀汉灭亡,8年后也就是公元271年,刘禅在魏国都城洛阳去世,享年64岁,谥号思公。而在曹魏生活的8年里,刘禅又是怎样度过的呢?这还要从刘禅投降开始说起。

刘禅向邓艾投降后,曹魏派遣一支军队把整个蜀汉的权利中枢,由上至下包括皇族、大臣全部送往洛阳。而在途中,刘禅收到驻守剑阁姜维的一封密信,"愿陛下忍数日之辱,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,日月幽而复明",任何一人在读到这样的书信后,都会感叹姜维的衷心,不禁感激涕零、不知所言,我想刘禅自然也是这样的。但刘禅感动过后,擦干泪水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前去洛阳的道路。

正如姜维密信所言,他假意向钟会投降,并利用钟会不可一世的野心,离间其与邓艾二人,致使邓艾被司马昭下令所杀。而就在姜维认为可以复兴蜀汉之际,钟会的一名部下发生叛乱,竟然毫不留情地将其杀害,姜维自然难以幸免。按理说此时后主刘禅缴械投降,蜀国灭亡已成定势,但不能忽视的是,丧失了邓艾、钟会的魏军也是群龙无首,这正是蜀汉复国的大好时机!倘若刘禅趁机逃脱,振臂一呼,率领蜀国将士进行反扑,实现复国并不是绝无可能。可正如前文所讲,刘禅一如既往、心安理得的赶到了洛阳。

到洛阳之后,便有了那句众所周知的成语典故--乐不思蜀。历史上对于刘禅乐不思蜀的看法,基本上有以下两个观点:第一个观点为刘禅大智若愚,他自知身陷囹圄、无力回天,为了保全自身性命、后代子孙,只得虚与委蛇,故意装疯卖傻;另一个观点认为刘禅懦弱不堪、难成大器,向曹魏投降甚至被俘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。不过那些都是一家之言,莫衷一是,这里便不再做过多讨论。

与曹氏一族相同,司马氏在对待前朝的皇族上手段非常仁慈。上一个汉室正统汉献帝刘协,被曹丕封为山阳公。而作为安乐公的刘禅,也被司马氏"供奉"起来,虽无实权,却也真正是荣华富贵、颐养天年了。可是好景不长,由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爆发了震惊历史的"八王之乱",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自相残杀,导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,西晋灭亡。

此后的300余年中,社会动乱,北方少数民族借此契机南下,使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(五胡乱华)时期,而刘禅的这些子孙,还未来得及随司马氏族衣冠南渡,就在永嘉之乱中被匈奴人屠戮殆尽,而匈奴人刘渊追谥刘禅为"孝怀皇帝",不过也是为自己的政治服务罢了。正所谓"前人播种后人收,说甚龙争虎斗!"

关键词:

上一篇:亏损加重,行业竞争激烈:上市一年的印尼最大科技公司GoTo盈利之路要怎么走?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  • 资讯
  • 业界
  • 行情